LED照明技術研發還需理念變革
- 發布者:admin
- 發布時間:2014-06-20
- 點擊數:
LED照明技術研發還需理念變革
節約能源是我們未來面臨的重要問題,在照明領域,LED發光產品的應用正吸引著世人的目光,LED作為一種新型的綠色光源產品,必然是未來發展的趨勢,21世紀將進入以LED為代表的新型照明光源時代。從天然火種到綠色光源公元前7萬年,人類利用石頭、苔蘚和動物脂肪點亮了人類第一盞燈,人類開始進入一個光明的時代。1879年,愛迪生成功制備了第一盞白熾燈,人類照明從此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電力照明時代。20世紀60年代初,首只鎵砷磷(GaAsP)紅光LED誕生,人類開始致力于半導體照明光源技術的實現。1994年,日本Nichia(日亞)化學公司成功開發出GaN基藍光LED,從根本上解決了LED三基色缺色的問題,結束了沒有原色藍光的歷史。20世紀末,白光LED的出現,由于其高效、節能環保、使用壽命長、易維護等特點,作為綠色光源,已成為發達國家及地區政府、科研單位和企業廣泛關注和高技術領域競爭的焦點之一,正在引發照明光源的新革命,被稱為21世紀高技術領域戰略性產業。人類的光源發展史是一部人類的文明發展史。
從天然光源走向電力照明再到如今的LED綠色照明,人類的文明也在不同光源的照耀下不斷走向光明。半導體照明是被譽為人類照明史上繼白熾燈之后的第二次照明革命。半導體照明的能源消耗是普通白熾燈的1/10,而壽命卻可達到10萬小時以上。專家估算,如果半導體照明能夠占領我國1/3的照明市場,每年就可以節電2000億千瓦時,相當于兩個多三峽電站的發電量。目前,我國能源形勢嚴峻,發展半導體照明技術將為節約能源、發展綠色照明提供新的契機。從宏觀到微觀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半導體照明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目前我國已經形成多個LED產業化基地,通過2003年“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的啟動和“863”計劃的實施,中國高亮度LED產業進入加速發展階段,并初步形成了從上游材料、中游芯片制備到下游器件封裝及集成應用的比較完整的研發與產業體系。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半導體照明電器生產大國和出口大國之一。
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應該看到,在國際市場上我們的產業規模和市場份額還不高,高新產品的研發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培養具有自主產權的LED照明產品和企業成為當務之急。從宏觀上講,我國LED產業是健康、有序的發展,實現了預期目標。2003年啟動“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時,我們的大型設備、器件幾乎全部依賴進口;到2005年底,也就是“十五”結束時,大約已有了10~20國產化的應用,照明光效指標也提升了;進入“十一五”,半導體照明工程成為國家重大計劃,成立了總體專家組,國家科技投資也隨之增長10倍,投入了3.5億元;到“十一五”結束,也就是2010年年末,國產化率已經超過50,指標也達到130lm/W。
從微觀上講,我國LED產業仍存在一些問題。LED企業在區域布局上,從原來的5個國家級產業基地擴展到現在的7個,有些低水平的重復建設,產業布局有些同質化,產業鏈上發展不均衡,金字塔結構明顯。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提供的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LED產業規模是1200多億元,分布是:應用端900多億元,高端的外延和芯片大概50億元,中間端的封裝250億元左右,產業發展極不均衡。從整個產業鏈的發展來看,缺乏核心專利技術,這已成為我國半導體照明產業的軟肋。此外,重大核心裝備與影響產業安全的裝備依賴國外進口的問題亟待解決,否則將受制于人;研發和企業脫節,聯合攻關不夠,導致企業贏利能力差,附加值低。從新興產業到國家戰略半導體照明是本世紀初興起的一個新興產業,技術尚未完全成熟,正處于飛速發展階段,是國際高科技領域競爭的焦點之一。
材料創新、技術創新、爭取自主知識產權,發展的空間很大。2003年6月我國正式啟動了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至此,半導體照明工程上升到國家戰略。“十一五”期間,國家“863”計劃開展“半導體照明工程”項目。以期通過自主創新,突破白光照明部分核心專利,解決半導體照明市場急需的產業化關鍵技術,建立完善的技術創新體系與特色產業集群,完善半導體照明產業鏈,形成我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半導體照明新興產業。2008年~2010年的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等LED應用工程,讓大眾感知、體驗了未來照明的魅力。這是照明工程應用的巨大成功。目前,我國LED外延材料、芯片制造、器件封裝、熒光粉等方面均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單元技術,部分核心技術具有原創性,初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研發與產業體系。從“重新洗牌”到擁有自主品牌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我國LED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在稍縱即逝的市場機遇面前,如何在世界LED市場中爭得一席之地,成為我國LED產業亟待思考的問題。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一定會重新洗牌,未來3年是半導體產業重新洗牌的階段,也是我國的半導體產業發展至關重要的一個過程。2010年,LED產業規模突破1200億元,但現在仍然沒有龍頭企業。到2015年,會產生1~2家產值超百億元的擁有自主品牌的企業、3~5家產值超過50億元的品牌企業。
目前,我國有2000多家LED企業,規模超億元的不少,但上5億元的、超10億元的很少。在產業的發展過程中,一定要有產業的聚集,通過資本的作用,實現上下游整合。國家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有戰略眼光、有長遠眼光和有社會責任的企業進入LED領域,希望有一天會出現有自主品牌、上百億元規模的企業。解決我國半導體照明產業問題的關鍵在于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通過構建合理高效的體制機制,進一步探索和完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產學研結合機制、優化資源配置的科技績效評價機制、完善科技人才培養使用的激勵機制。進一步加強科技基礎平臺建設,建立國家級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強化以企業為主體,上下游、產學研聯合的創新機制,鼓勵與國家研發平臺互動,實現技術、市場的互動和資源、成果的共享,開展跨區域、跨部門、跨學科、跨領域的系統集成與聯合攻關,切實有效地組織各方力量以更加開放的胸懷集中資源,扶持龍頭品牌企業,攻克市場急需的產業化關鍵共性技術,實現照明技術的集成創新,支撐產業發展壯大,帶動我國半導體照明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目前,除道路照明、隧道照明外,我國的LED照明技術已經進入商業、工業、學校、酒店等,車輛、船舶以及農業照明、醫療手術等特殊領域也有應用。LED的超越照明可以真正實現照明技術對人類社會的最大功益,并且創造最大的新產品與新市場潛力。在研發戰略上,我們更應該關注發展非傳統照明功能、照明控制、系統智能化以及照明系統與人、與其他系統和環境的互動功能,還要研究設計適合亞洲人的光源。既然LED作為未來光的革命,那就不僅僅是照明,還有一些理念的變革。比如未來將沒有傳統意義上的燈了,窗戶、墻、桌子等都可以是光源。上海的東海大橋顛覆了傳統路燈的概念,由于橋長、海上風大、高桿路燈難以安裝等原因,最后將LED燈安裝在護欄上,達到既美觀又實用的效果,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LED給了我們極大的想象空間,這個行業的發展充滿了希望。
本文源自http://www.hnsfl.com/xwdt/419.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航空障礙燈http://www.hnsfl.com)